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,要“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”,并强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,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转型。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,专精特新政策与新型工业化政策的协同机制正在逐步完善。2024年的专精特新大会上,工信部发布了《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》,并推出新的评价体系。
那么,什么是“专精特新”?近年来,这一概念成为各大政策文件中的热点频词,并受到广泛关注。实际上,“专精特新”并非新生事物。早在2011年,工信部的《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》便提出,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,支持中小企业发展。自2021年起,中共中央、银保监会与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,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。目前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引导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发展,已成为我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各级政府也在资金、人才、平台建设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大力支持。
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培育力度,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与此同时,2024年12月2日在上海召开的【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】发布了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标体系》,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。具体要求包括加强全链条创新赋能,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。项目方向涵盖概念验证、小试中试平台建设、高价值专利培育、专利导航与运营、产学研协同创新、数字化技改投资、节能诊断等多个领域,旨在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,专精特新政策有哪些变化?与2024年相比有何不同?如何获得专精特新认证,成为受益者?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政策机遇。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“专精特新”,解答以上疑问,并展望未来发展。
一、什么是“专精特新”?
“专精特新”是国家为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和创新化发展,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推动中小企业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。
“专”—专业化与专项技术
企业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特定产品,聚焦于提供大企业或重大项目所需的关键零部件、元器件或重要配套产品。通过深耕细作,企业能够在特定领域积累技术优势,形成独特的竞争力。
“精”—精细化
企业在生产、管理和服务上追求精益求精,注重细节、品质和效率。通过精细化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,企业能够提供美誉度高、性价比优、品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,从而在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。
“特”—独特性与特色化
企业通过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,弘扬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,采用独特的技术、工艺、配方或原料进行研发和生产,进而开发出具有行业或区域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,形成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。
“新”—自主创新与模式创新
企业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,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,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形成新的竞争优势,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专精特新企业的分类
2022年6月1日,工信部发布了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》,明确将优质中小企业的发现与培育分为三个梯度: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这三类企业互为衔接,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度培育体系。
创新型中小企业: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,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该类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,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或服务。
专精特新中小企业:这些企业在特定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化优势,产品或服务具备精细化、高质量特点,并具备独特性和持续创新能力,是产业链中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:这类企业在“专精特新”的基础上,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,拥有较强的核心技术和行业地位。它们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引领者,在行业中发挥着带头作用。
这三类企业通过不同的支持政策和培育措施,共同构建了一个从创新型到“专精特新”再到“小巨人”的完整梯度培育体系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企业成长路径。
三、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好处
荣誉资质
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尤其是“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”,将获得国家工信部或省工信厅的官方认定和授牌。这一认定代表了政府对企业的高度认可,不仅提升企业的荣誉和社会影响力,还能为企业品牌、产品及服务推广带来显著助力。
资金扶持
从2021到2025年,中央财政将安排超过100亿元奖补资金,支持地方政府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,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”。被认定为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的,最高可获得600万元的奖励(每年200万元)。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也可获得一次性5-100万元的奖励(具体金额以各地政策为准)。
政策帮助
政府将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,采取“一企一策”提供个性化支持,包括财政专项资金、税收优惠、知识产权保护、技术创新支持、市场拓展扶持及融资增信等方面的帮助。
政策扶持
在贷款服务、技术服务、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及专题培训等方面,企业将获得优先支持和重点扶持,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企业人才
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可通过专门的校园和社会招聘渠道吸引人才,并享受相关的人才培训优惠政策,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。
企业推广
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有助于提升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,增强品牌影响力,提升产品知名度,确保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,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供坚实保障。
企业发展
“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”是国内中小企业领域的一项高等级权威性荣誉。企业可享受金融服务的优先倾斜,提高融资吸引力。此外,获得这一荣誉的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和资助申请中,也会获得政策倾斜。
上市重点扶持
对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将提供全程咨询服务,并针对这些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和精准培育,协助其进行投融资对接,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。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也将获得绿色通道支持。
工信部发布《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》,从财税支持、信贷支持等十方面给予帮助
四、如何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?
一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
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方式包括“直通车”和“评价指标”两种方式:
直通车
企业如果满足以下四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,即可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:
三年内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科技奖励;
拥有仍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或获得其他荣誉如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;
拥有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;
三年内获得机构投资者新增股权融资500万元以上。
评价指标
若企业不满足上述条件,可以通过指标评价方式申报。考核维度包括创新能力、成长性和专业化三个方面,共设六个指标,满分为100分。评价得分需达到60分以上,其中:创新能力得分不低于20分;成长性和专业化得分均不低于15分。
二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
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:
1.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;
2.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,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%;
3.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,或若低于1000万元,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总额(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)达到2000万元以上;
4.评分达到60分以上,或满足以下任意一项条件:
近三年获得省级科技奖励,且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;
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,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;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的均值不低于1000万元;
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(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)达到6000万元以上;
近三年进入“创客中国”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。
三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认定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六大指标:
1.专业化指标
企业需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产品领域。具体要求包括: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;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70%;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%。
2.精细化指标
企业需实施规范的公司治理,保持良好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感,且在生产技术、工艺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企业应注重数字化、绿色化发展,至少在一个核心业务环节中采用信息系统支持。具体要求还包括:
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国际标准认证;
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%。
3.特色化指标
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需具有独特优势,且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%以上,并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。此外,企业应拥有自主品牌,且该品牌具有竞争优势。
4.创新能力指标
企业需满足以下任一创新能力条件:
一般性条件:
上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,近2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%;
上年度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,近2年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6%;
上年度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,且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额达到8000万元以上,同时研发费用达到3000万元以上,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%。
自建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,设立技术研究院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博士后工作站等;
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,并已产生经济效益。
创新直通条件:
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,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;
近三年进入“创客中国”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。
5.产业链配套指标
企业应位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,发挥“补短板”“锻长板”“填空白”等重要作用。
6.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
主导产品应属于以下重点领域之一:
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元器件、关键软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关键基础材料等;
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;
属于信息基础设施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产品。
工信部发布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》,统一评价标准
五、申请流程
2025年专精特新政策的执行顶层逻辑是:“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”,所有政策的制定和修订都服务于这一目标,即构建一个有效的扶持机制。
尽管政策的整体框架,如梯度培育、动态管理、申报程序、管理分工和推荐权责等,不会发生大变化,但评价指标体系将有所调整。以下是2025年政策变化的具体内容:
1.申报简化
新发布的《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将进一步简化现行的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”。
该评价体系将作为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、复核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”,简化申报流程,减少企业申报时的负担。
2.数据自动获取
多数指标将通过税务、统计、人社、政务、检测认证等系统自动获取,无需企业手动填报或提供佐证材料,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3. 重视财务表现
政策将更加注重企业的财务表现,特别是成本利润、资产收益率和企业成长性等指标。这意味着财务状况将成为企业评价中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4.数据处理更科学
数据处理方法更加科学,不仅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,还将深入分析专利的集中度和加权数量,而不是单纯地看专利数量。
5.2025年与2024年“小巨人”评价指标对比
成长性:2025年新增了成长性指标,专注于衡量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。
创新能力:2024年“小巨人”企业评价中的定量指标,将纳入到2025年评价体系的创新能力指标中,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模式。
6.2025年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对比
特色指标变化: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指标被重新定义为“市场优势、数字化转型、绿色化标杆、国际拓展”,更加侧重企业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。
财务指标:相比以往的简单比例分析,财务表现将与行业平均值进行对比,重点考察“成本利润率是否超出行业均值”。此外,财务数据中的“研发投入”和“研发占比”也将被拆分,更加关注企业投入的绝对值及相对值。
专业化指标:对于专利的评估不再仅仅基于数量,而是关注专利的集中度和加权量,同时加强对企业行业排名的考察。
(来源:企业观察行) |